(原标题:北京银行ESG转型:绿色信贷猛增股票t+o交易平台,却因小微企业划型不准确遭重罚)
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,可持续发展和ESG转型成为商业银行的“必修课”。
作为国内头部城商行,北京银行积极贯彻“双碳”战略,践行ESG发展理念,全面升级绿色金融战略布局,彰显出京行的责任与担当。不过,多张监管罚单暴露出北京银行数据统计、客户分类不准等问题,降低了北京银行ESG指标的可信度。
自2020年9月中国提出“双碳”战略以来,北京银行已经连续三年披露ESG报告,并把ESG理念深度融入全行发展战略,将原“董事会战略委员会”更名为“董事会战略及社会责任(ESG)委员会”。2022年9月,北京银行还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组织,正式签署联合国《负责任银行原则》(PRB),并编制发布了首份《环境信息披露报告》。
北京银行在“十四五”时期业务发展规划明确提出,全力打造绿色金融全面领先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工作目标。
从具体的落地情况来看,北京银行推出了“绿融+”绿色金融服务品牌,围绕“绿融贷”“绿融债”“绿融链”“绿融家”四大系列产品与服务,打造出涵盖绿色贷款、绿色债券、绿色供应链、绿色金融生态圈在内的点、线、面相结合的立体化服务体系。
2023年,北京银行绿色信贷增势迅猛,年末绿色贷款余额1560.47亿元,较年初新增457.44亿元,增幅41.47%。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,北京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1799亿元,较年初增长15.4%。
在科技金融领域里,北京银行累计为4.4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超万亿元信贷支持。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,北京银行科技金融余额3,055亿元,较年初增长17.8%;累计发行18笔科创票据,金额突破105亿元。
在普惠金融方面,北京银行自2018 年以来普惠贷款保持年均30%的高速增长态势,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,普惠金融贷款余额2703.75亿元,较年初增长11.68%。
由此来看,近年来北京银行绿色金融、科技金融、普惠金融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。然而,在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也存在瑕疵。
2023年6月,北京银行曾因为小微企业划型不准确、资产分类不真实、向不具有借款资质的借款人发放经营性贷款等十四项违规,被北京银保监局罚款4830万元。
天价罚单暴露出事态的严重性,该罚单第一条违规事项便是小微企业划型不准确,而客户类型划分不准确,势必会影响后续信贷数据统计,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划型会直接影响到普惠信贷和科创贷的数据。
在今年2月份,北京银行就因为EAST信贷业务数据漏报、EAST系统数据与客户风险系统数据不一致、总行与分行汇总期末余额数据不一致、对公信贷分户账数据错报等10项违法违规事实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罚款330万元。
这一系列罚单不仅暴露出北京银行公司治理上的不足,也让其ESG指标大打折扣。实际上,监管部门早已发现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存在“水分”的情况。
近期,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在报告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时提到,部分金融机构信贷数据不实,偏离服务实体经济定位,其中有6家金融机构将其他类贷款违规变造为科技、绿色、涉农等重点领域贷款,还涉及信贷投放虚增空转。审计署还提到,有4家银行680.59亿元名义上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贷款被挪作他用或空转套利。
据业内人士介绍,不少银行为了完成普惠、小微贷款等方面的监管考核任务,与企业达成默契合作,要求其与银行在月末、季末节点互相配合,比如月末提款,月初再“换掉”贷款,以实现数据上的达标。
这样的做法显然偏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,金融机构需要从对“量”的追求,更多转向对“质”的把控。
华文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提供学术支持股票t+o交易平台